
1972年12月,周总理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,提到了落实老干部政策的问题。毛主席同意后,从那一年年底开始,一些老干部陆续重返工作岗位。
在一瞬间,刘伯承和叶剑英首先想到的是李达。
图是李达
李达曾是二野的参谋长,被人称为活地图,他在战争年代立下了不少功勋,邓小平曾称赞他是最好的参谋。然而,在那个特殊时期,他也无法避免受到影响,离开了工作岗位,身体状况不佳,一直处在休养状态。
当时李达正在北戴河休养,叶剑英办公室给他打电话时,李达激动得泪眼汪汪。那时叶帅在电话那头问了一句:
“你出院后身体恢复得怎么样?你现在写字手发不发抖?”
那一刻,李达立刻回答:
“我手很稳。”
叶剑英给李达打了电话,希望能听听他的意见,看是否能重新回到部队工作。李达对此自然是满心欢喜,做梦都想回去。
“我听从组织的安排。”
李达头上的帽子确实不轻。据说,他在“北京四大海——中海、南海、北海和什刹海”摆了大炮,炮口对准了机关。但根据总政调查的结果,这四个地方确实都摆了大炮,不过不是现代样式,而是清代的古炮。
总政治部的领导在看了调查结果后,也不禁微微一笑。
图片由邓华提供
没过多久,李达复就担任了副总参谋长的职务。
李达复出工作后,他一直挂念着另一位战友,那就是已经在四川工作了十多年的邓华。
可以说,在新中国成立前,李达和邓华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情。
李达比邓华年长五岁,但从革命经历来看,李达的资历比邓华浅。邓华参加了湘南起义,随后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,一直留在中央红军。而李达原本是西北军的一员,后来在宁都起义中加入红军,成为红五军团的一名连长。
1932年,李达被派遣到湘鄂苏区工作,先后担任红军独立第1师的参谋长和3团的代理团长,还曾担任红8军的参谋处处长以及红17师的参谋长和50团的团长。红六军团成立后,李达又成为红六军团的参谋长。当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,他担任了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。1937年初,他又担任了援西军的参谋长。
抗战开始后,由于129师参谋长倪志亮没有实际到岗,李达当时就兼任了参谋长的职责,同时负责参谋处的工作。
毫无疑问,李达天生就是一个好顾问,关于他的故事数不胜数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李达和邓华在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才真正建立了联系。
1953年,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的解方被调回国内,担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。那时候,毛主席在考虑新的志愿军参谋长人选时,首先想到的是李达。
再派一名参谋长到朝鲜战场。
1953年4月,李达当上了志愿军的参谋长,正式接过了解方的职责。
当时,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已经回国,志愿军的工作实际上由代理司令员兼政委邓华负责。
李达到达朝鲜时,志愿军正准备发起夏季攻势。
1953年4月26日,停战谈判恢复后,双方就战俘遣返问题进行了两个月的讨论。但由于南朝鲜军李承晚集团态度恶劣,阻碍了谈判进程。为了促进谈判顺利进行,改善前线局势,同时也为了锻炼部队,我军决定发起夏季攻势。
李达的照片
其实从志愿军当时的状况来看,他们已经比联合国军占了很大优势。
从5月13日开始,志愿军发起了第一次进攻,战局逐渐对我们有利。直到7月27日战役结束,志愿军总共进行了三次攻势,重创了南朝鲜军的四个师,为停战谈判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在夏季攻势的整个作战过程中,作为志愿军参谋长的李达,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。他性格严谨,每次战斗前都会亲自到前线阵地实地考察,详细了解地形情况。不仅如此,他还常常准备两三套甚至四五套作战方案供首长挑选,并亲自撰写作战命令,确保每一项决策都万无一失。
听到60军在战斗中消灭了超过一万四千八百名敌人的消息后,李达亲自前往前线部队,与官兵们进行交流,总结战斗经验并在全军推广。当二十兵团成功占领敌方轿岩山阵地时,还没来得及清理战场,李达就再次深入前线阵地,亲自查看敌方的布局。
当时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邓华虽然职位高于李达,但他对这位比自己年长五岁的参谋长非常尊敬。尤其是见识到李达的能力后,邓华更是称赞李达为“当代诸葛亮”。
有一位年轻参谋曾在志愿军总部工作,回忆起邓华对李达的尊敬程度时说道,每次见面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您老人家”。
1954年春天,邓华等几位领导人在志愿军总部拍下了一张合影。照片里的人物依次是:李达、杨得志、邓华和张南生。
吃饭的时候,邓华也不忘喊李达一声:
“您老人家,吃饭了。”
很多年后,这位参谋回忆起那段旧时光,依旧对邓华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记忆犹新。
1954年,邓华和李达接到中央的命令后回到了祖国。
邓华成为了东北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,甚至代理了司令员的职务,而李达则被调到了中央工作,担任了国防部的副部长。
不过,后来两人都受到了影响。
1958年,李达因为教条主义受到了批评,之后被调到国家体育总局担任副主任,并兼任国防体育协会的主任,他在任上积极推广军事体育教育。
邓华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因为受到了彭德怀的影响,结果被撤掉了职务。
1960年,邓华被任命为四川省副省长,负责农业机械方面的工作。临行前,毛主席专门嘱托罗瑞卿转达了几句话给邓华。
做了重大失误,要认识到并改正,但也不要总是低着头,保持积极态度,争取尽快纠正错误。
两位老朋友从这一刻起就分道扬镳了。
邓华在四川的时候,身体状况越来越差。
1962年,党的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,四川省委的第一书记李井泉去看望邓华,并告诉他:
中央下发了文件,要求对过去运动中对党员和干部处理不当的进行甄别和改正。你对之前给你的处分有什么意见和要求,可以和我们谈谈。
一听老战友这么说,邓华心里乐开了花,回来后马上写了一份报告,准备递上去。但反复思考后,他还是决定先不提交这份报告。事实证明,他的决定是对的。不久,他收到了去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十中会议的通知,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。
邓华的身体一直不太好,尤其是战争时期,他有抽烟的习惯,而且抽得很厉害。从北京回来后,他心里既焦急又生气,不久就病倒了,体重也从120斤降到了72斤。
当时,多亏有众多战友的关心和帮助,邓华才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。
在一次北京举行的会议期间,邓华发现周围的人都不太愿意接近他,就连以前的老战友黄永胜也不例外。正当邓华感到心情低落的时候,许世友提着酒来找他,两人一起喝了好几杯,聊得很开心。
邓华和许世友本来关系不大,战争年代也鲜少在一起。但许世友的这份情谊,却让邓华十分感动。
在四川待了几年后,邓华的状况才慢慢变好。
图|邓华在朝鲜停战谈判中与开城合影
1968年10月10日,四川的邓华突然收到了去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的通知。
就在邓华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有人告诉邓华:
你去北京开会是毛主席亲自指定的。
毛主席没有忘记自己,邓华心里感到很感动。
邓华到了北京开会,很早就到了会场,选了个角落坐了下来。他原本想着,能远远地看着毛主席就很好了。可是,没想到的是,毛主席刚上主席台,还没开始讲话,就环顾四周问了一句。
邓华同志到了吗?
听到毛主席问自己,邓华赶紧站起来。
来了,来了。
毛主席摆了摆手,让邓华坐下,然后面带微笑地说:
“好久没见了,你在四川工作几年了,大家都说挺好的。”
邓华一听,眼泪差点就流出来了。
“犯错可以理解,改正也值得鼓励。”
因为毛主席一句话为邓华指明了方向,回到四川后,他的处境明显好多了。
图|李井泉
邓华被派到四川担任农业副省长,一到四川,当时的省委书记李井泉就找他谈话:
省委决定让你负责农机工作,担任副省长一职。主管农业工作的省委领导是廖志高书记,而苗逢澎厅长则是省农业机械厅的负责人,他也是省委常委。今后,你需要多与他们联系和沟通。
虽然四川省委给邓华配备了警卫和秘书,他也想好好开展农机工作,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。
直到1968年10月11日,毛主席特别要求邓华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。在大家看来,邓华变成了一个“被解放的干部”。因此,回到四川后,邓华不仅得到了更好的待遇,还能重新开始工作。
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机械工作,邓华刚到四川时,就从书店买了大量相关书籍自学,还亲自去各地考察。
由于邓华的身体状况不佳,行动起来很吃力,那时候很多人都劝他说:
大家都明白,你过去是打过仗的将军,现在不过是一个挂名的副省长,你可以少管一些事情,好好养身体。我们相信,你很快就会回到军队中去。
然而邓华回答说:
我拿的是人民给我的工资,吃的是人民给的饭,所以我就要为人民办好事,其他的事我就不想了。
邓华在四川工作,得到了很多老战友和老部下的关照。1961年7月,邓华前往四川甘孜和阿坝州两个地方视察。当他们抵达红原县时,当地驻扎的130师师长查占林坚持要求邓华到县里去。邓华后来才知道,原来这个130师就是他在东北担任七纵司令员时的19师。董占林也是七纵的老兵,对邓华这位纵队司令自然不陌生。
董占林每次都说“老首长”,充满了敬意,这让邓华非常感动。这次意外相遇大大改善了他的心情,他笑着对周围的人说:
见到部队的朋友们,我心里总是暖洋洋的。今天我特别开心。
参加完北京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后,邓华的情况有所改善,被安排到省革委会,担任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兼农机组组长。
四川举行了一次干部大会,从省到村的各级干部都参加了,还特别邀请了邓华。在会议期间,邓华依旧像往常一样,坐在会场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里。
图|展示秦基伟的形象
在一次会议上,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看到坐在台下的老战友邓华,心里感到十分不安。回想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邓华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兼代司令员,而自己只是15军的军长。如今老首长坐在台下,自己却坐在台上,这种情形让他觉得有些不妥。
秦基伟快步走下台,邀请邓华上台就坐。邓华大感意外,坚持不去。秦基伟一再邀请,邓华才坐到了主席台上。
三
邓华在四川这些年,很多老战友都关照他。
他刚到四川工作时,成都军区的司令员贺炳炎曾亲自上门探望,还特意说有啥需求尽管提。像老战友萧克、韦杰、宋时轮、杨得志等将军也都亲自登门拜访过。
李达将军重新上班后,还特意去了趟四川看望邓华。一见面,他心里就很难受。那时候,李达瘦得不成样子,一个人拎着菜篮子在街上买菜,这情景让他看了直觉得心疼。
1975年,邓小平重新开始工作后,从周恩来总理那里接手了一些任务,准备恢复很多老干部的职位,邓华也是其中之一。
图|李达先生
在一次军队领导的会议休息时,几位将军如粟裕、萧克、杨得志、宋时轮和杨成武聚在一起聊天。这时,李达提到了邓华的情况。
前不久,我去了趟成都,看到邓华同志自己拿着篮子去街上游玩买菜,看起来身体也不太好。老同志嘛,这样不行,还是让他回部队吧。
看到李达说起邓华的事,坐在一旁的萧克和宋时轮也坐不住了,立刻站起来说道:
他在四川拼命工作,把身体都累垮了……粟裕将军听到后也说:“现在的情况,我们实在没办法,要不要去找叶帅商量一下,看看有没有办法缓解一下当前的困境,最好能把他也调回部队。”
当时在场的粟裕和杨得志也非常赞同这个建议。杨得志当时就提出了:
老宋和叶帅关系很好,让他帮忙去跟叶帅谈谈……
宋时轮当时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,而这个机构是叶剑英向中央提议设立的,叶剑英本人也曾是军事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。当时,宋任穷担任副院长,这一职位他担任了很长一段时间,前后几十年里,宋时轮和宋任穷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。
图 | 宋时轮
后来,宋时轮把这件事告诉了叶帅,叶帅又把这意见转给了邓小平。原本按照常规流程,邓华回到军队工作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事情了。
不久之后,邓小平也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,这件事情没有成功完成。
1977年7月,邓小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后,邓华也重新回到了军队的工作中。
8月3日,邓华回到北京,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职务。
邓华心里很高兴,但也知道自己身体情况不容乐观。为了养好身体,继续为国家做贡献,他几乎是立即决定,今后不抽烟了。对于一个有着50年烟龄的人来说,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。
没过多久,邓华再次向中央提出了一个新的请求:
“把洪学智也送回部队去。”
邓华和洪学智都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,他们俩当年关系非常好。邓华主要负责整体战略,配合彭德怀总司令,而洪学智则专门负责后勤工作。
就在邓华提出请求的第二天,洪学智就被紧急召回北京。两人见面时,彼此都十分激动。
洪学智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,但邓华的身体却早早地被累垮了。在对越反击战前夕,邓小平原本打算让邓华担任指挥,但由于邓华的身体状况极差,邓小平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这个想法。
邓华的身体状况一直很不稳定,但总体上还很虚弱。参加完彭老总的追悼会后,因为过于悲伤加上受凉感冒,病情加重,变成了肺炎,最后住进了301医院。尽管如此,邓华在晚年依然抱病写了不少回忆性质的文章,其中还有一部分涉及未来国防建设的问题。为了这些问题,他不顾病情,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。
51配资-网上配资官网-免息配资平台-十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